近日,記者從供應鏈科技公司看到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:今年前4個月,累計銷售收入70109.31萬元,其中外部收入51187.94萬元,網絡貨運收入20796.29萬元,累計實現利潤897.19萬元;物流降本2400.28萬元。
“成立4年多時間,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‘井噴式’增長。截至2022年末,盈利能力由成立當年的20萬元增長至2578萬元,營業收入由0.7億元增長至21.8億元,上繳稅費由80萬元增長至5872萬元。累計完成營業收入35.5億元,實現利潤4292萬元,上繳稅費7900萬元,為上下游企業物流降本增效1.2億元。”一連串對比數據讓人刮目相看。
拓展服務邊界,由“黑色”向“多彩”跨越
供應鏈科技公司充分挖掘“聚能物流云平臺”優勢,探索融合“西煤東運”“疆煤東運”新型路徑模式,促進產業鏈延伸、價值鏈躍升,全面提升供應鏈整體效能。
公司一班人以前瞻思維,遠赴新疆、內蒙古、甘肅、江西、四川、陜西等地拓展外部市場,上連生產商、中通物流運輸、下接需求客戶,努力開拓能源生產和現代物流深度融合的優勢產業鏈條、新型產業路徑和融合示范載體,穩定了烏海至淮北、鄂爾多斯至撫州的“西煤東運”,新疆昌吉至江蘇連云港的“疆煤東運”供應鏈通道。同時,繼續開發渦北精煤和東北飼用糧多式聯運項目,實現了由“黑色”向“多彩”、由單一物流向全程物流的跨越。
“立足未來看現在”。供應鏈科技公司取得的不凡業績,源于該公司積極構建“互聯網+供應鏈”智慧物流商業模式,秉持“以煤為基、關聯拓展、數字賦能、共建共生”理念,推進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傳統物流深度融合,大力實施多式聯運、網絡貨運、運貿一體智慧物流技術協同發展,努力成長為淮海經濟圈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智慧物流企業。
“今年二季度以來,供應鏈科技公司明確將礦區物流服務采購的重心,由物流降本向降本、穩本并重方向轉變,通過源頭采購、中間物流、下游銷售,促進經營風險最小化、利益最大化,在進一步開放合作搞活中提升創效能力,為供應鏈創新驅動發展注入源頭活水。”總經理張明貴表示。
滄海橫流,彰顯國企擔當
每年汛期來臨,供應鏈科技公司都會全力以赴做好馳援災區的能源保供工作,多次收到下游保供企業的感謝信。2022年春節,放棄休假時間,積極為中利電廠協調轉運粉煤灰2.8萬余噸,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。在疫情最吃緊的時期,積極對接政府防疫指揮部,僅2022年4月就運送各類生產生活物資32.06萬噸;協助解決跨地市職工通勤問題,接送返家返崗人員1600余人次,保障了安全生產和能源供應;出色完成中糧生物科技、安徽豐原及皖北錢營孜電廠等抗疫支柱企業的物運保障,彰顯了國企擔當和社會責任。
“破解礦區運輸難題,實現降本增效保供目標的同時,供應鏈科技公司2022年全面提質增效、多層發力。多式聯運業務為集團物流降本增效2764.2萬元;運貿一體業務貢獻率達60%,毛利潤占比34%;‘聚能物流云平臺’注冊運輸公司增至439家、注冊車輛4.33萬輛,依托平臺運力和競爭優勢,通過物流采購服務,累計完成采購金額3.29億元,在疫情防控、油價持續高位等疊加因素影響下,為集團物流降本3000余萬元;網絡貨運實施兩年來,完成1500萬噸,實現收入7.31億元。”張明貴介紹。
“繼2022年通過安徽省第一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驗收,獲評第二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、安徽省‘十四五’第二批省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企業之后,供應鏈科技公司2023年通過國家4A級物流企業評定,獲評淮北市現代服務企業十強首位,企業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持續增強。”副總經理梁惠川說。
(審核:張明貴 責編:李猛)